1937年7月,国共再次携手合作双盈策略,共同对抗侵略者日寇。在这关键时刻,红军被重新编制为八路军,而原先的三大方面军被缩编成120师、129师和115师。也就是说,曾经的红军方面军总指挥,改编后都成了八路军的师长。
120师由原红二方面军改编而来,因此,师长和副师长分别由原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人贺老总和萧克担任。129师则由红四方面军转变而来,然而,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并未成为129师的师长,而是担任了副师长一职,师长则是曾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。至于115师,它由中央红军改编而成,原红一方面军的林担任了115师的师长,和红三军团的彭并称中央红军的两大名将。改编为八路军后,林成为115师师长,而彭则担任了八路军副总指挥,总指挥则是红军总司令朱老总。 这六位正副师长在当时绝对是革命队伍中军事指挥艺术出众的将领。尤其是贺老总,他曾领导南昌起义,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者之一,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。而与他并肩作战的萧克,虽然未能获得元帅的头衔,但成为了开国上将中的佼佼者。 其他四位师长和副师长,后来都在解放战争中成为野战军级别的统帅。129师的师长刘,后来成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;129师的副师长徐,则指挥山西的解放战争,摧毁了阎锡山的军事集团,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用兵高手之一。115师的林担任了第四野战军司令员,聂则成为华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。所以,这四位师长和副师长,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。 在八路军的六位正副师长中,五位获得了元帅军衔,只有一位是上将。那么,八路军的六大旅长是否也都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呢? 120师的358旅旅长卢冬生因其他事务未能到职,实际担任该旅长的是张宗逊,原红一方面军的将领,并且是伟人的亲信。虽然张宗逊在抗战初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之一,但由于缺乏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才能,在解放战争初期没有取得显著战绩。因此,张宗逊没有被授予大将军衔,而是获得了上将头衔。 120师的359旅旅长是陈伯钧,他是红军的干才,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,但实战指挥并不突出。在解放战争期间,他未能成为独立指挥的兵团司令员,而是担任了第45军军长。因此,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,而不是大将。 129师的385旅旅长王宏坤是一位铁血战将,在红军时期,曾担任红四方面军的重要职务。然而,他在解放战争后期被调到后方工作,未能成为第一线的指挥官,最终错过了大将军衔。 129师的386旅旅长是陈赓,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,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由于其卓越的战绩,陈赓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。 115师的343旅旅长陈光,是一位名将,实战经验丰富,曾代理115师师长的职务,并与罗帅一起创建了山东敌后根据地。尽管陈光在解放战争的后期未能像过去那样担任主官,他依然是八路军的核心人物,但由于多种原因,他在1954年6月7日去世,未能获得大将军衔。 115师的344旅旅长徐海东和副旅长黄克诚,两位都是革命战争史上的优秀将领。徐海东虽然没有在解放战争中指挥战斗,但他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,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。黄克诚则是唯一一位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副旅长。总结来看,八路军的六大旅长中,只有两位获得了大将军衔,陈光因未能在解放战场上有重大战功未获得任何军衔双盈策略,其余的旅长则被授予了上将军衔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