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5日群益证券,芬兰总统斯图布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案——取消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。他表示:“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拥有否决权。”然而,这一提议注定是无法实现的。因为无论联合国大会的其他成员国投票结果如何,最终是否能取消五常的否决权,决定权始终掌握在五常的手中。即便是所有其他国家都支持这一提案,只要五常中有一个反对,这个提案也无法通过。
有些人可能会幻想五常会主动取消这一权力,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可以说,除非出现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,否则这一提案必定会被五常的一票否决。
不过,尽管提案不现实,但从逻辑上讲,这一要求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。毕竟,五常的“一票否决权”确实显得有些不合常理。它与国际间通常遵循的“多数服从”的原则背道而驰,而且容易导致一些不公平甚至霸道的行为。在不久前,联合国安理会就曾发生过一个明显的例子。在有关加沙停火的提案中,15个理事国中有14个赞成,只有美国投了反对票。按照常规,14比1的比例应该足够通过这一提案,但由于美国拥有否决权,这项提案最终被搁置。这样的结果,在常规投票流程下显得极不合理。
展开剩余74%然而,尽管芬兰总统提出的取消否决权的提议具有一定的道理,但五常的“一票否决权”并不是随便得来的。这个特殊的权力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已经存在了80多年,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意义。
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为什么五常能够享有否决权。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——中国、美国、俄罗斯、英国和法国——都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,对全球和平与秩序的维持作出了巨大贡献。二战中的中国在东亚战场与日本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争;苏联则在东线战场打败了德军主力;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了胜利;英国在北非和大西洋战场顶住了德意联军;即使法国在西欧迅速投降,但它仍在戴高乐领导下继续抗战。
如果没有五常国家的坚持与付出,二战的胜利几乎不可想象。这些国家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,例如苏联几乎耗尽了整个世代的生命,英国则耗尽了国力,而中国的伤亡也是数以千万计。
正因为这些国家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,联合国成立时,这些战胜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。事实上,联合国本身就是在二战胜利的基础上建立的,安理会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机构。因此,五常有否决权,不仅是合情合理的,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。
至于五常的权力是否合理,这不仅仅是历史原因,今天的全球秩序仍然需要这些大国的主导力量。比如,在解决国际冲突、提供灾难援助、维持和平等方面,五常的能力远超其他小国。单纯从硬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来看,这些国家无疑是世界顶尖的。
即便是今天的英国和法国,虽然军力看似下降,但凭借其强大的国防体系、完善的工业基础和核武力量,在全球事务中依旧具有巨大的影响力。此外,作为曾经的殖民大国,英法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深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,这使得它们在处理国际争端时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。
五常之所以能继续掌握安理会的主导地位,不仅因为它们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,更因为它们今天在全球事务中拥有强大的硬实力与软实力。正因为如此,安理会的“一票否决权”实际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,它有助于确保五常之间在全球事务中能够达成共识,从而避免因意见分歧而导致全球局势的动荡。
虽然五常的“一票否决权”看起来可能不太公平,但它实际上是确保全球秩序稳定的一种有效机制。只有这样,五常才能防止彼此间的直接冲突,维持国际社会的和平。因此,对于小国来说,要求取消这一权利不仅不合逻辑,而且可能会得罪五常,带来更大的麻烦。
总的来说,五常的一票否决权至今仍然有其必要性,任何关于取消这一权力的提议,都可能是空想。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,五常的角色和其否决权依然是全球秩序的重要保障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